测试原理
【实验目的】
同时采集待测样品的荧光图像与荧光光谱。
【主要实验用具】
用具名称 |
型号 |
数量 |
主要参数 |
光谱仪 |
DL-FOSC-2000-1000 |
1 |
工作波段200-1000 nm,动态范围8000:1,信噪比800:1。 |
短波红外相机 |
DL-SCAM-656×520-137-5 |
1 |
波长范围400-1700 nm,像元5 μm,分辨率 656×520。 |
显微物镜 |
DL-MMSOL-10x-0.3-95-PLNAPO-NIR |
1 |
波长范围400-1064 nm,放大倍率10X,分辨率 1μm,焦距20 mm。 |
光学镜头 |
DL-FA-MIPS110-F50 |
1 |
焦距50 mm,光圈范围2.8-16 最大靶面/像面 Ø17.6 mm/1.1"。 |
光路系统 |
集成光学元件与光机件 |
1 |
波长、高度、焦距等 |
【原理概述】
荧光成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、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成像技术,其核心原理基于荧光现象:某些物质(荧光团)吸收特定波长的光(激发光)后,电子跃迁到高能态,随后通过辐射跃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更长波长的光(荧光)。因此需要激发光源用以提供特定波长的激发光(如激光、LED或汞灯),需要与荧光团的吸收光谱匹配;滤光片用以过滤激发光并传输荧光信号;荧光标记物,可为有机染料、荧光蛋白以及量子点等,用以发射荧光信号;相机用以对荧光光斑成像;光谱仪用以分析荧光峰位信号。
图1 光路实物与演示图
1、405 nm激光源用以激发源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螺纹固定式光学调整架、光纤准直器转接件以及405 nm激光器组成;
2、反射405 nm激光源并与1构成光路调节组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顶丝固定式光学调整架以及平面反射镜(Ag)组成;
3、反射405 nm激光源并透射来自5产生的荧光信号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顶丝固定式光学调整架、45°反射镜安装座以及长波通二向色镜组成;
4、将405 nm激光聚焦于待测样品表面并收集来自样品所发射的荧光信号,由转接板、水平位移台、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笼板以及显微物镜组成;
5、待测样品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滤光片支架以及待测样品组成;(本实验购买的为荧光染料涂板)
6、将荧光信号分束分别用以成像与光谱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顶丝固定式光学调整架、45°反射镜安装座以及分光片组成;
7、对空间传输的荧光光斑成像,由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短波红外相机以及光学镜头组成;
8、反射荧光信号至光纤耦合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顶丝固定式光学调整架以及平面反射镜(Ag)组成;
9、聚焦来自8反射的荧光于10光纤口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螺纹环透镜安装座以及球面透镜组成;
10、接收来自9聚焦的荧光信号,由带磁力底座压板接杆筒、光学接杆、XY轴光学调整架、法兰转接件以及光纤组成;(光纤耦合至光谱仪)
【实验操作】
1、在暗室环境下打开激光源,光路定高并借助白板调整光路空间传输效果如图1演示效果,确保空间传输荧光入射至相机光学镜头以及光谱仪光纤耦合口;
2、连接相机与光谱仪数据线并打开软件,可初步观测软件显示界面成像与光谱效果,并根据成像与光谱效果可进一步微调光路;
3、调节组件4调节成像区域至所需要大小;
4、扣除光谱仪背景信号,确保采集信号非饱和;
5、记录成像与光谱信号,可重复3-5次。